彩旭阁 >墓地风水 >阴阳风水

中医与阴阳五行的关系

  中医学的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的哲学理论,在现代也广泛运用?下面是有关中医与阴阳五行的相关文章!快来看看吧,


中医与阴阳五行

  

  中医学的阴阳五行学说

  一!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运用?

  1。运用举例?在阴阳5034学说的指导下,中医学认为人体和宇宙世界万物都具有阴阳的不同性质和“对立统一”的阴阳关系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神明之府也,”

   (1)生理方面:在中医学里!运用阴阳学说阐述了人体的各种解剖 生理。功能现象如!《内经》中提出:“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生之本。本于阴阳”等 总的来说!人体功能多属阳!而形体实质多属阴,即《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所说:“阳化气?阴成形”?而生理结构中又可分阴阳!功能活动中也有阴阳,

  (2)病理方面:在中医学里 阴阳学说被广泛用于分析各种病理现象?其中阴阳辨证被作为中医各种辨证方法的总纲?同时,9297从对全身的阳虚,阴虚的分析及各种脏腑阳或阴的虚实进行病理的具体分析!如“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3)阴阳学说在药物学方面的运用?

  在中药的理论和运用上?也用阴阳学说作为指导,

  (4)在诊断学中的运用?

  在《内经》中提出:“善诊者?察色诊脉!先别阴阳”,即以辨阴阳为诊断的大纲,而在辨证时 以阴阳为辨证的总纲,

  (5)在治疗养生学中的运用  在《内经》中!提出调整人体阴阳为治疗的最终目标,如提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但在具体运用时、却又变化无穷?

  以阴阳学说来分析医学中的各种现象!不仅仅限于2848区分事物的阴阳属性。3388还在不同的层面上进一步分析事物的阴阳属性,如在阴中又可分阴阳、阳中也可分阴阳,并阳中有阴 阴中有阳、真是变幻无穷,?

  同时,中医学还有许多关于阴阳相互关系的论述、如在分析生理时提出“阳生阴长”、“阴生阳长”!“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等,在分析病理时提出“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阴盛阳衰”。“阳盛伤阴”等、在治疗时提出“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等?

  2?阴阳学说在中医学里运用的特点?

  中医学在运用阴阳学说时!又在原有基础上赋予其许多新的内涵 使其内容更充实。丰富?其中较明显的是不是在于如何区分事物的属阴属阳,而是在于分析对立事物的相互关系 提出了诸如阴阳互根,4386相生相长等理论!

  以下就此作一分析:?

  (1)强调阴阳属性:中医学里的阴阳属性并不是简单的对立统一关系 更不是所谓的“一分为二”?而是具有非常严格的。特定含义的属性!如8424以自然而言!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 月为阴!火为阳,水为阴?热为阳!寒为阴,雄(男9980)为阳?雌1770(女)为阴,等等 以人体而言。器质属阴、功能属阳,机能阴滞属阴!机能亢奋属阳、等等、以药物而言,性质温热者属阳?性质9470寒凉属阴,作用升提者属阳!作用下降者属阴!起5759兴奋作用者属阳、8153起抑制作用者属阴。等等?这些阴阳的划分是有明显1349的属性区别的!是决不可以随便调换的,有人认为这是1344阴阳学说的局限性。实际上这是该学说的优势之一、因为对立统一的事物双方并不是对等的、往5098往有其属性的差别,而这种属性的差别用阴阳学说来分析是非常适合的、?

  (2)突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中医学里对阴阳的认识有一个突出的地方、即不把阴阳看作是机械的?平面的?呆板的!而是动态的。立体的?灵活的!阴阳的属性固然是有其严格性的、但在阴中有阳。阳中也有阴,而这一思想的体现最典型的是中国古代的太极图:?

  图中充分体现了在阴中包含了阳?而7888在阳中也包含了阴,?

  (3)展示阴阳的层次:中医学里对阴阳学说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其概念有时很广,有时很窄 也就是在不同层次上都可以运用阴阳学说!如脏腑学说中用阴阳进行分析,脏属阳、但背为阳,心4187为阳中之阳?背为阳,肺为阳中之阴,而心又有心阴、心阳之分,可见?

  (4)阴阳之间相互依存:阴阳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内经》中提出:2739“孤阳不生,独阴不长”,提出阴阳之间相互依存,即所谓的“阴阳互根”、如人的形体属阴、功能活动属阳,二者缺一不可 ?

  (5)阴阳之间相互影响:阴阳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对立统一关系、双方是无时不在相互影响的,不断地此消彼长 保持着动态的平衡、如这一平衡被打破 就会出现病态、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而治疗的目的就是要恢复这一动态平衡!阴阳之间这种相互依存影响的关系、突出了古人对人体整体性的认识!对形神统一!组织与功能统一,脏腑经络统一,人体内外统一等有精辟的见解。?

  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的运用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里主要被用来说明各种事物的相互关系!特别是在一个整体中,其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这些关系在人体的生理活动中固然非常重要,就是在病5245理过程中 这些关系也非常突出!而掌握这些关系对于中医的诊治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里运用的特点:五行学说在中医学里主要用以说明各脏腑之间的关系!作为一个事物,其所影响和被影响的事物可以用四个方面来概括 即“我生、生我?我克!克我”。与“我”共同构成了五种关系,从而反映了所有事物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 这就是五行学说的精髓所在?这样!五种关系可以构成一个“稳态结构”。

  其相互关系示意如下:

  在医学领域里。广泛运用五行学说来分析脏腑组织之间的生理关系 如脾胃输布津液至肺,且肺阴有赖于胃阴以补充?即称之为“土生金”?并把脾胃称为“母”,肺称为“子”?二者4094即为“母子”关系??

  同时?运用五行学说还可以分析疾病过程的传变及某一脏腑病变对其它脏腑的影响?如因肝气过旺!可以横逆而犯脾胃、影响到脾胃的运化功能 称之为“木克土”。?

  在诊断时,五行学说又往往用来分析病情,如脾病患者面色呈黄?为其本色!但如出现面色发灰黑。则为肾之色!提示水反侮土。病情较重 ?

  在治疗时,又往往用五行学说作为指导。如有“补土生金”?“扶0670土抑木”。“泻南补北(补肾清心)”。

  三!探讨古代阴阳五行学说的局限性??

  当然,我们研究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也要抱着批判继承的态度?既要认真肯定其中的精华。特别是重视其中某些现代哲学所忽视的内容?从而对发展现代哲学起到作用、但也不能认为古人的东西都是真理,?

  1。阴阳学说的局限性:阴阳学说主要用以分析对立统一的二个方面的关系,但有时把不一定存在对立统一关系的事物也用阴阳来分析?如古人所说的日为阳?月为阴?从其阴阳属性来说。确有其典型性的一面!但要把阴阳的关系套用在日月的关系上、就会得出一些错误的结论??

  又如有些矛盾双方用阴阳的观点难以说明 例如在疾病过程中、正气和邪气是一对矛盾,但不能指定何方为阴或阳、?

  所以用阴阳学说来分析所有的对立统一关系有时也不够恰当,?

  2,五行学说的局限性:五行学说是把各种事物的关系都列为五要素,虽然这可以认为是构成了一个稳态系统,但毕竟在许多情况下,特别是在医学领域里?3146各种因素的关系更为复杂?有时并不能都归纳为“五”。所1975以也出现了“七情”,“六淫”,“六腑”等不按“五”归纳的情况,同时,五要素之间的生克!乘侮关系也并非是绝对的?固定的?实际在医学领域里,五行关系是否成立!不是靠推算而来的,应是在实际生理和临床上存在了某种关系!再以五行学说加以说明?如“肝木克土”是因为在临床上存在着肝气不舒而影响脾胃运化的现象?而通过疏肝解郁有助于脾胃的运化,这样才得出这一五行的肝木克土关系?如果在生理或临床上得不到证实的,则很少单凭五行生克关系推断来确定一些相互的关系?至于少数人脱离了临床实际    建议阅读:怎么用阴阳五行八卦起名

  

  请问中医学中的阴阳五行是什么意思?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四个方面

  阴阳对立即指世间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如上与下!天与地?动与静。升与降等等,其中上属阳。下属阴!天为阳,地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升属阳,降属阴,而对立的阴阳双方又是互相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 如上为阳 下为阴,而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热为阳,冷为阴?而没有冷同样就无所谓热!所以可以说,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每一方都以其相对的另一方的5769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件?这就是阴阳互根

  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一种消长变化过程中的,阴阳在这种消长变化中达到动态的平衡?这种消长变化是绝对的 而动态平衡则是相对的 比如白天阳盛?人体的生理功能也以兴奋为主,而夜间阴盛?机体的生理功能相应的以抑制为主?从子夜到中午?阳气渐盛!人体的生理功能逐渐由抑制转向兴奋!即阴消阳长,而从中午到子夜,阳气渐衰。则人体的生理功能由兴奋渐变为抑制?这就是阳消阴长、

  阴?阳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互相转化!8379即所谓物极必反?比如,某些急性温热病?由于热毒极重 大量耗伤机体元气、在持续高烧的情况下!可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症状!就是由阳证转化为阴证的表现?可以说。阴阳消长是一个1741量变的过程,而阴阳转化则是质变的过程!阴阳消长是阴阳转化的前提,而阴阳转化则是阴阳消长发展的结果!

  阴阳格拒

  阴阳格拒、是阴阳失调病机中比较特殊的一类病机?主要包括阴盛格阳和阳盛格阴两方面、主要由于某些原因引起阴和阳的一方盛极 因而壅盛于内 将另一方排斥格拒于外,5015迫使阴阳之间不相维系!从而形成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等复杂的临床现象,

  阴盛格阳、即阴阳0345内外格拒,系指阴寒之邪盛极于内,逼迫阳气浮越于外,相互格拒、排斥的一种病理状态!其疾病的本质虽然是阴寒内盛。但由于其格阳于外 故其临床表现,反见面红烦热,欲去衣被、此外?阴盛于下,虚阳浮越。亦可见面红如火!称为戴阳,亦是阳虚阴盛、阴阳之间不相维系的一种表现!

  阳盛格阴?系指邪热内盛 深伏于里?阳气郁闭于内、格阴于4764外的一种病理状态?多见于热病的热盛至极?反见“热极似寒”的四肢厥冷、脉沉伏等寒象,由于其疾病之本质是热盛于里?而格阴于外?故称为真热假寒 这种四肢厥冷!又称之为“阳厥”或“热厥”?

  阴阳互损

  阴损及阳。系指由于阴液(精,血,津液)亏损!累及阳气生化不足 或阳气无所依附而耗散、从而在阴虚的基础上又导致了阳虚,形成了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病理状态!

  阳损及阴?系指由于阳气虚损 无阳则阴无以生,久7876之则阴液生化不足、从而在阳虚的基础上又导致了阴虚、形成了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病理状态!

  阴阳失调

  阴阳失调 是指机体阴阳的平衡协调状态,由于某些因素的作用而遭到破坏、导致阴阳之间出现阴阳偏胜 阴阳偏衰?阴阳互损 阴8320阳格拒和阴阳亡失等情况、是对机体各种病理状态的高度概括?

  阴阳失调之说 首见于《内经》!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的“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和《素问·调经论》说的“阳虚则外实,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等,

  阴阳偏胜

  阴或阳的偏盛?主要是指“邪气盛则实”的实证病机!病邪侵入人体、在性质上,必从其类!即阳邪侵袭人体!则邪并于阳、而形成机体的阳偏胜、阴邪侵袭人体则邪并于阴?而形6847成机体的阴偏胜

  由于阴和阳是相互制约的,一般来说、阳长则阴消,阴长则阳消?所以阳偏胜必然会耗阴,从而导致阴液不足、阴偏盛也必然会损阳?从而导致阳气虚损!

  阳偏盛

  阳主动、主升而为热!所以阳偏胜时。多见机体的机能活动亢奋 代谢亢进。机体反应性增强 热量过剩的病理状态,一般来说?阳胜的病机 多指阳气亢盛而阴液未虚的实热证,进一步发展!可成为阳盛阴虚之证!

  阳胜的形成!多由于感受温热阳邪。或虽感受阴寒之邪,但入里从阳而化热、或情志内伤。五志过极而化火,或气滞、血瘀。食积等郁而化1541热所致 临床多见壮热,烦渴?面红?尿赤,便干,苔黄?脉数!若阳热亢盛过久?则必耗阴液!故阳盛实热病证!易于煎灼人体阴液?久之亦可导致人体津液不足、阴精亏损!转化为实热伤阴的病证?此即是“阳胜则阴病”?

  阴偏盛

  阴主静!主内收而为寒!故在阴偏胜时 多见机体的机能活动代谢低下?热量不足 以及病理性代谢产物积聚等阴寒内盛的病理状态。一般来说,阴偏胜。多指阴邪偏盛而阳气未衰的寒实证,进一步发展可导致阳虚。则成为阴盛阳虚之证。

  阴胜的形成,多由外感阴寒之邪。或过食生冷!阴寒内盛,遏抑机体的阳气,或由素体阳虚?阳不制阴 而致8615阴寒内盛!前者属实?后者则为虚实夹杂 此外、阴寒之邪壅盛?日久必伤阳气?故阴盛实寒病证?常可导致虚衰,出现机体生理功能活动减退情况!此即“阴胜则阳病”!

  阴阳偏衰

  阴或阳的偏衰?是指“精气夺则虚”的虚证?所谓“精气夺”,包括了机体的精!气,血。津液等基本物质的不足及其生理功能的减退,同时也包括了脏腑?经络等生理功能的减退和失调?

  阳偏衰

  阳偏衰,即是阳虚。是指机体阳气虚损、机能减退或衰弱?机体反应性低下,代谢活动减退!热量不足7074的病理状态?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饮食失调?或劳倦内伤,或久病损伤阳气所致,

  阳气不足?一般以脾肾9547阳虚为主!尤以肾阳虚衰(命门之火不足)最为重要!这是由于肾阳为诸阳之本的缘故!由于阳气虚衰!阳虚不能制阴!阳气的温煦功能减弱,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亦因之而减退 血和津液的运行迟缓?水液不化而阴寒内盛,这6783是阳虚则寒的主要机理、

  阳虚则寒!临床可见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舌淡脉迟等寒象!亦可见到倦卧神疲,小便清长 下利清谷等虚象?以及由于阳虚气化无力。阳不化阴。水液代谢5442功能减退或障碍而导致的水湿停滞等病变,

  阴偏衰

  阴偏衰,即是阴虚。是指机体的精?血?津液等阴液亏耗,其滋养,5531宁静的作用减退、多由于阳邪伤阴、热邪炽盛伤津耗液?或因五志过极化火伤阴?或因久病耗伤阴液所致!

  阴虚,虽然五脏皆可发生,但一般以肺?肝,肾之阴虚为主 其它脏腑之阴虚!久延不愈?最终亦多累及肺肾或者肝肾、所以临床上以肺肾阴虚与肝肾阴虚为多见 因为。肾阴为诸脏阴液之本!所以,肾阴不足在阴偏衰的病机中又占3201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所谓阴虚则热,是指阴液不足?不能制约阳气,阳气相对亢盛,从而形成阴虚内热、阴虚火旺以及阴虚阳亢等病理表现,阴虚内热多有全身性虚热。五心烦热!骨蒸潮热 消瘦。盗汗?口干 舌红。脉细数 阴虚火旺多有咽干疼痛?牙龈肿痛、颧红升火、咳血或痰中带血等症,阴虚阳亢多见眩晕耳鸣!肢麻。肌肉颤动等症、

  阴阳亡失

  阴阳的亡失、是机体的阴液或阳气因大量消耗而亡失。是生命垂危的一种病理状态、主要包括亡阳和亡阴两类。

   亡阳,是指机体的阳气发生突然性脱失。导致全身机能突然衰竭的一种病理状态?多由外邪过盛、正不敌邪,阳气突然大量耗伤而脱失?或由于素体阳虚?正气不足。又加疲劳过度等多种因素所诱发,或过用汗法 阳随津枯?阳气外脱等所致,慢性消耗性疾病之亡阳,多由于阳气严重耗散而衰竭。虚阳外越所致?主症8189是大汗淋漓。汗稀而凉!肌肤手足逆冷、精神疲惫,神清淡漠。甚则昏迷!脉微8292欲绝等阳气欲脱之象!

  亡阴、系指机体的阴液大量消耗或丢失、而致全身机能严重衰竭的一种病理状态,多由热邪炽盛?或邪热久留,煎灼阴液?或因慢性消耗性疾病,阴液耗竭所致!主症多见汗出不止,汗热而粘!手足温、喘渴烦躁。甚则昏迷谵妄。脉数无力?舌光绛无苔等,

  由于阴与阳相互依存?故阴亡。则阳必无所依附而浮越于外!阴亡之后可迅速导致亡阳?“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生命亦告终结、

  阴阳学8034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处处体现着阴阳学说的思想。阴阳学说被用来阐释人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及人的病理变化!并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阐释人的组织结构

  阴阳学说认为?人体是一4094个有机整体、7840人体内部充满着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从0368人体部位来说 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属阳?腹属阴。四肢外侧为阳,四肢内侧为阴,以脏腑来分,五脏(心!肝,脾!肺!肾)属阴,因其功能以静为主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属阳 因其功能以动为主,五脏之中又可根据其位置分为阳脏(心?肺)和阴脏(肝 脾!肾),每一脏腑之中又可将其功能归为阳,而其物质归为阴 此外!经络亦可分为阳经!阴经等等

  2?概括人的生理功能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两个方面保持着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的结果,人体的物质基础属阴?而生理功能活动属阳?二者互相依存,4799生理活动以物质为基础。而生理活动的结果又不断促进物质的新陈代谢!如果人5825体的阴阳不能相互依存,相互为用?人的生命就会中止?

  3,说明人的病理变化

  阴阳学说还被中医学用来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认为疾病的发生!是人体阴阳失衡所致、阴阳失调的8468表现形式很多!可归纳为阴或阳的偏盛偏衰 以及对另一方的累及等!这些可统称为“阴阳不和”?许多情况下,疾病发生 发展的过程、就是正邪抗争 各有胜负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用阴阳偏胜,阴阳偏衰 阴阳互损、阴阳转化作以概括性的解释、

  阴阳偏胜包括阴偏胜和阳偏胜?是指在邪气作用下(或本身机能病理性亢奋)所致的阴或阳的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胜则阳病 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阴阳偏衰包括阴偏衰(阴虚)和阳偏衰(阳虚)?指阴或阳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变化。《素问·调经论》指出:“阳虚则外寒 阴虚则内热”,由于阳虚?不能制约阴寒,可出现虚寒征象?即阳消阴长?“阳虚则寒”,阴虚!无力制约阳!可出现虚热征象!即阴消阳长?“阴虚则热”、

  阴阳互损指体内的正气、特别是阴液与阳气之间的病理关系。包括阴损及阳和阳损及阴?阴阳互损体现了阴阳互根互用的关系?阴阳互损的最终表现为“阴阳俱损”!“阴阳两虚”?

  阴阳转化指阴阳失调所表现出的病理现象 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的“重寒则热、重热则寒”!“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就是说明这类病理情况。

  4 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由于中医认为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是阴阳失调。所以对于任何疾病,无论其病情如何复杂多变,都可以用阴阳学说加以诊断?中医诊断疾病首先要分清阴阳,既可以用阴阳来概括证型 又可以用阴阳来分析四诊!如望诊色泽鲜明者属阳?晦暗者属阴?闻诊声音洪亮者属阳!语声低微者属阴、脉象浮 数,洪大者属阳,沉,迟?细小者7317属阴等等?从证型来看,病位在表属阳,实证属阳。热证属阳!而3601病位在里属阴,虚证属阴。寒证属阴等?

  在决定治疗原则和临床用药时。中医学也是以阴阳学说作为指导的?5023如对于阳邪过盛所致的实热证!以热者寒之的原则用寒凉药物清热。对于阴盛所致的寒实证!则应以寒者热之的原则用温热药来祛寒 而对于阴虚所致的虚热证!要以滋阴药以补虚!对于阳虚引起的虚寒证,则要以温阳药以补阳,在阴阳两虚的情况下!就必须阴阳两补,

  阴阳学说还可用来概括中药的性味!并用以指导临床使用 一般来说。寒,凉药属阴?温,热药属阳、味酸,苦、咸者属阴?味辛,甘 淡者属阳!具有收敛 沉降作用者属阴?而具发散!升浮作用者属阳!在临床用药时。应当根据疾病的阴阳性质决定治疗原则?再根据药物的阴阳属性来决定用药!建议阅读:阴阳五行八卦是什么

,






你可能也喜欢: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猜你感兴趣